手机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
领导关怀
校园风光
来校指南
远景规划
机构设置
 
选择字体:[  ] 关闭 打印
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2)
责任编辑 学院办公室  出处 信息工程学院  阅读数 20244  更新日期 2012-08-20

 

第一章 发展环境
    
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建和谐社会的新发展阶段。广东省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随着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全省人民富裕安康的总目标提上日程。
在此前提下,教育与人才培养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紧缺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更显得迫切。
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十年发展规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实现这一规划具有十分优越的发展环境。
 
一、         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未来发展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
   
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正是在国家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大好发展时机举办的,将以十二五规划为依据,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为国家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而努力,同时积极探索民办教育发展道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用人才。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的同时,努力促进自身办学和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         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未来发展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一2020)》的需要
 
2008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一2020)》。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该区域面积为24437平方公里,占广东国土面积的14%。2007年,珠三角GDP总值达25450.2亿元,占广东经济总量的83%。改革开放30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锐意改革,率先开放,开拓进取,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处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建立创新型区域;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着力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加强与港澳合作,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率先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贡。
与此同时,以华南中心城市广州为首的广佛肇一体化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对于加块广东西部建设并向广西及云贵西部欠发达地区辐射具有战略意义,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正处于广佛肇结合部位,学院选址和人才培养的辐射相对合理,作用明显。
 
三、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未来发展符合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配套培养人才,加速高新区成长的需要
 
肇庆高新区是1998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高新区,享有地市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总面积98平方公里,被省政府确定为广东省吸收外资重点工业园区和广东省山区吸收外资示范区;2008年8月成功竞得省首批示范性产业转移园;2010年9月已成功晋升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位于珠三角中心区、肇庆市最东端,与佛山市三水区一河之隔,东距广州市区50公里,西到肇庆市区40公里,属广佛肇半小时经济生活圈范围。321国道、广茂铁路、二广高速公路、在建的珠三角外环高速公路、广佛肇城际轨道等多条主干道路贯区而过,到广州白云机场仅需30分钟车程,2000吨级集装箱码头已投入使用,水路运输通过北江和西江航线通达世界各地,形成了水、陆、空立体式、多元化的黄金交通网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视察肇庆高新区时高度赞誉:“这次我们看的大旺开发区,面积98平方公里,全是国有土地,我跑了14个市,还是第一次看到有这么好的用地条件。尽快成功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尽快实现年产值5000亿元”。 原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先后多次视察肇庆高新区并指出:“这几年全省开发区发展中,肇庆高新区发展成效是最好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通过国际招投标聘请多家国际级专业机构高起点编制规划,形成了中心服务区、金属新材料产业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区、汽车机车产业区、电子信息产业区、物流及综合保税区、产学研配套区等“一中心六区域”的空间布局;投入50多亿元,大力推进以交通、电力、水利、环保、通信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和社会配套建设,全力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工业城。目前,区内道路、供电、供水、供气、码头等基础设施齐备,五星级酒店、大型商场、休闲公园、医院、学校等社会配套日臻完善。
近年来,肇庆高新区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提升环境,全力招商引资,主动承接国际、国内和珠三角产业转移,经济社会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连年翻番增长。2010年与2002年相比,GDP增长了32.6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85.5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了44.8倍。吸引了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和香港、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知名企业落户,如世界500强企业韩国现代集团、韩国SK集团、美国财富500强企业美国LP集团、亚洲最大的铝材生产商亚铝集团、大型央属企业中国国电集团、全球三大铝银浆生产商之一日本东洋铝业等,初步形成了金属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机车制造、电子信息等四大主导产业。一个崭新的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一个新兴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正在崛起。
高速发展中的高新区正面临人才培养和吸纳的瓶颈,尤其是机械制造、数控技术、电子通讯、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等工科更加紧缺,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的将积极为肇庆高新区的成长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发挥服务地方经济作用。特别是发挥以工科专业为主的办学定位优势,全方位支持高新区的成长。
 
四、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未来发展符合广东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需要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广东省政府确立了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全省人民富裕安康的总目标,这一宏伟蓝图,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同时也对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目前高职教育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教育的要求,在高职教育中严重缺少工科院校,机械、电子等面向工业产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也缺少与高新产业园区配套的校企密切合作、工学紧密结合,直接为园区服务的高职院校。广东省教育主管部门提出要形成定位明确、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分类发展办学格局。鼓励高等学校在本层次鼓励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新设一批主要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应用型本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本类型中办出特色,创造品牌,争当一流。到2020年,每类高等学校均建成1—2所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高水平学校。
 
五、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未来发展符合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提升大学毛入学率的需要
 
目前,广东省全日制普通高校134所,其中民办高校仅有32所,比例偏低,民办高校在校生人数31.9万人,仅占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的23.9%,比例也偏低。而且,有特色、上规模、效益好、品牌好的民办高校凤毛麟角,既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要求不相符合,也不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増长的物质文化和教育要求,更与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相去甚远。
《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加快发展高等教育,要使全省高等教育总规模2012年、2015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252万人、286万人和315万人,毛入学率分别达到30%、36%、和50%。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继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新增举办高等学校,包括民办高校。
 
第二章 发展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关于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它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国家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相应制定了鼓励、支持、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经过批准开办的民办职业院校,具有与公办职业院校同等的权利。”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规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三、《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设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的要求
 
《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新设一批主要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应用型本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还要求“建设集约化高水平职业教育基地。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建设以省级职业教育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市职业教育基地为核心,以粤东西北地区各市职业教育基地为节点,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职业教育基地网络,完善适应现代产业体系要求的专业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全国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示范区和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
 
四、《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一2020)》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创造了新的机遇。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一2020)》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
优化基础教育结构。合理配置义务教育办学资源,逐步解决常住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从实际情况出发,由地方财政统筹考虑,逐步实现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率先实现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推进校企合作,建设集约化职业教育培训基地,面向更大区域配置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显著提升高校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
以新的思维和机制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上水平。支持港澳名牌高校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举办高等教育机构,放宽与境外机构合作办学权限,鼓励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智力引进和人才培养合作,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大对国家重点建设大学支持力度,到2020年,重点引进3-5所国外知名大学到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合作举办高等教育机构,建成1-2所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高水平大学。
争创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制定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率先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和运作方式。改革应试教育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寻符合人类文明成果传承规律的教育方式。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推进高等学校治理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一2020)》的实施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创造了新的机遇。
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增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发挥人才创新优势,打造落实纲要‘引擎’”,要“加快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建设”
 
第三章 发展现状
 
经过近四年的积极筹备和建设,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已于2012年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设立,成为一所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学校,成为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此前己举办中等职业教育三年,拥有广东省华南工商技工学校的办学牌子,已设立10个招生专业,在校生近2000人,首届毕业生将于年内走上就业岗位。
 
一、学校的基本现状
 
(一)校园校舍和教学行政用房
 
现有规划土地面积600亩,其中351.5亩土地已办理征地手续,151.5亩取得建设用地许可证和土地的使用权证。校舍首期建筑面积为65031平方米,其中教学、实训、行政用房面积21583.455平方米,学生宿舍26853平方米,教师宿舍8665平方米,食堂7935平方米,并建有配套的运动场所。
 
(二)实验实训场所及设备
 
已投资1627.6万元购置实验实训设备,现已全部到位。目前计划设计算机室、汽车专业配套实验室、数控技术专业配套实训室、物流模拟实验室等21个实验实训场室。
 
(三)图书馆及藏书
 
已先后购入适用图书180365册,电子图书35万册,拥有数字化管理系统,建成电子阅览室。今后仍将把图书馆和图书资料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每年平均购置适用专业图书10万册,2015年藏书量达到60万册以上。
 
(四)学院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
 
管理出效益,科学的管理对办好学校尤为重要,遵循“精简、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视建立、健全管理机构,配备管理能力强、作风踏实、业务精湛、富有创新思维的学校领导班子和部门负责人。董事会已制订“学院章程”,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办事机构设院办公室、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工作处、总务处、招生就业办、保卫处等,并逐步构建经济管理系、汽车工程系、机电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公共教学部等。已制订各项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
 
(五)管理干部及教师队伍
   
    拟任院级领导均具有高等教育系列高级职称,符合教育部规定的任职要求,他们都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及高校管理工作。中层干部也均由原来在普通高校工作过的教师及管理人员组成,他们忠诚教育事业,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和有关政策法规,熟悉高等教育规律,具有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经验。
通过招聘选拔,拟申办的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已拥有一支素质优秀、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85名,其中具有副高职称以上教师47人(教授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1.8%。“双师型”教师19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的11.8%。保证每个专业有2至3名副高以上专任教师,有2名以上“双师型”专任教师。随着学院的发展,还将进一步构建一支年龄结构合理、职称分布均衡、专业配套齐全的适应高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六)稳定的经费来源
 
2010年10月为止, 广东浦航投资有限公司已经投入1.5亿元人民币,全部用于学院的各项建设,目前首期建设各项建设工作已完成,公司运营体系成熟完善,公司运营良好,多元化项目发展,有国内商业贸易投资和货物进出口采购批发及产品营销代理等业务正常收益,同时已获多家银行项目贷款支持和引入风险投资商业合作伙伴参与项目施工建设。
 
(七)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
 
肇庆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有关领导都莅临实地考察指导,并表示全力支持广东浦航投资有限公司在高新区创办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帮助解决创办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就今后发展中的预留土地、周边环境治理等多方面的工作都给予了明确的指示。高新区于2007年发文成立学院建设领导小组,把学院建设列为十件大事之一,并写入肇庆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
 
二、发展潜力和优势
 
(一)新品牌后发优势
 
学院定名为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具有很大的品牌战略优势,既突出了广东地域优势,又具有超前专业设置优势,对考生具有强吸引力。此外,与同类院校相比具有后发优势。为打造“国内职业教育优秀品牌”奠定了基础。
 
(二)区域地理潜在优势
 
学院位于肇庆高新区,处于珠三角西北、肇庆市最东端,与佛山市一河之隔,东距广州市区50公里,西到肇庆市区40公里,属广佛肇半小时经济生活圈范围。321国道、广茂铁路、二广高速公路、在建的珠三角外环高速公路、广佛肇城际轨道等多条主干道路贯区而过,到广州白云机场仅需30分钟车程。随着高新区的发展,区位优势将日渐显现出来。一是居于珠三角区域,尤其是珠三角后发区域,“水涨船高”之势隐约可见;二是处于“广佛肇”一体化“咽喉”位置,与广州、佛山等城市对接便利;三是处于珠三角西北,乃粤桂通道,向广西云贵西南欠发达地区辐射便利,有利于拓展西部中职和高职教育,开展智力扶贫。
 
(三)举办者的理念和经验优势
    
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创办人、董事长谢伟芳是全国民办高校教材建设协作会副理事长, 广东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青年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委员,广东省成人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成人教育协会民办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州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从1989年起,谢伟芳就一直在南洋学院工作,是该校的创办人之一,经历了南洋学院从起步走向兴旺的整个过程。1989年——1998年,历任原广州南洋自考辅导大学、原广州南洋科技专修学院处长、副院长,先后主管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后勤工作、招生就业工作,期间学院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规模最大时过万人,使南洋学院成为当时广东省规模最大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并获得教育部“全国自学考试先进单位”称号。1999年—2004年任原广州南洋科技专修学院副董事长、常务副院长、院长,除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方面出类拔萃外,连续几年的招生规模在当时的广东省专修学院中名列第一,02年计划外的招生规模达4000人,创造了广东省专修学院招生奇迹。学院取得了一系列的优秀成绩:先后获得“广东省优秀(一类)专修学院”、“广东大学生创业实践示范基地”、“广东省十佳民办高等院校”、“广东省成人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丰富的管理经验,良好的社会口碑,先进的办学理念,广泛的社会资源,2003年学院成功创办“广州南洋职业技术学校”,2004年广州南洋科技专修学院成功升格为“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2005年担任学院董事会副董事长、常务副院长,认真履行董事会的决议,改善办学条件,创新管理。主持制定了《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2006—2010年五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学院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确定了学院师资建设、图书馆建设、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初步形成了办学特色,实现学院稳步有序的发展,各层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突破6000人;学院成功创办继续教育学院,进一步丰富办学形式;建设了一批优质学科、优质专业、优质课程;实现多元化培养模式,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并在广州本田、深圳神舟电脑等大型知名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学院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获“中国民办高校就业竞争力50强”、“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全国首批十所就业型重点大学”、“全国教育质量管理示范高校”等荣誉。
同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主编的《大中专学生就业指引》、《应用文写作》等教材深受全国大中专教师及学生的欢迎。
谢伟芳热心社会活动,参与创办了广东省成人教育协会民办专业委员会、广州市民办教育协会,为广东省、广州市的民办教育及职业教育工作出较大的贡献,被评为“广东省成人教育先进工作者”。谢伟芳董事长从事职业教育的管理工作已经20年,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团结同志,勇于创新,善于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结合起来。2005年被《中国民办教育》杂志评为首届“民办教育十大风云人物”,同年被《中国教师报》评为“中国高校杰出校长”,2006年5月21日与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奚维芳、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等同时被评为“首届教育管理科学人物”,2010年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评为“全国民办教育优秀工作者”。
 
(四)管理运营团队阵容优势
 
学校聘请杨炳生为学院院长。杨炳生院长出生于1951年,2011年卸任广东省电大校长,广东理工职业学院院长,至今仍担任广东成人教育协会会长职务。杨院长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在教育界工作近40年,曾在华南理工大学担任校校长助理,在广东轻工职业学院担任院长,在韩江师院担任院长,在广东航海高等学校担任校长及其他领导职务,对于广东高等教育贡献巨大,有极为丰富的高校发展及管理经验。获得过多项国家级荣誉。何小雄常务副院长出生于195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大学任教育系主任,专门研究民办教育发展的问题,后加盟广东白云学院任常务副院长、代院长、党委副书记,在白云学院工作10年,为白云学院教育教学管理,专业与学科建设,校企合作与就业,学院升本及学院内涵建设作出了卓越成就。具有高校管理工作的丰富经历。肖创海副院长出生于1969年,曾在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担任党委副书记及教务长,学生处长等重要部门职务,对于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有着极高管理艺术。主管学院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同时担任广东省华南工商技工学校校长及广东国防科技技师学院华南校区院长。
 
(五)融资与投入优势
 
广东浦航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学院的投资主体,全面负责学院的各项建设,目前首期建设各项建设工作已完成,公司运营体系成熟完善,公司运营良好,除了公司自身多元化项目发展,如国内商业贸易投资和货物进出口采购批发及产品营销代理等业务正常收益外,同时已建立稳定可靠的商业信用资质,拥有广泛的人脉资源,获多家银行项目贷款支持和引入风险投资商业合作伙伴参与项目施工建设。融资能力强,能有效保证资金的投入,为各项事业开展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保证。
 
(六)高新产业开发区用人与校企合作优势
 
晋升国家级高新区以来,肇庆高新区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连年翻番增长。2010年与2002年相比,GDP增长了32.6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85.5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了44.8倍。吸引了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和香港、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知名企业落户,如世界500强企业韩国现代集团、韩国SK集团、美国财富500强企业美国LP集团、亚洲最大的铝材生产商亚铝集团、大型央属企业中国国电集团、全球三大铝银浆生产商之一日本东洋铝业等,目前已引进工业企业600多家,已投产近300家,投资总额1500多亿元,初步形成了金属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机车制造、电子信息等四大主导产业。一个崭新的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一个新兴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正在崛起。
高新区为校企合作办学、吸纳毕业生就业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问题与不足
 
(一)新举办学校的知名度与综合实力欠缺
 
学院于2007年筹建,前后历时五年成功举办。期间的艰苦创业对于校园文化的培育、人才队伍的锻炼大有裨益,但是,毕竟作为一所新建院校,综合实力十分薄弱,教育和办学治理理念、管理能力和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建设等都处于形成和起步阶段,尚要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而作为一所新建院校,尤其缺乏社会影响力,需要通过CI设计、校园网建设、规划拓展和对外宣传扩张,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二)基础建设和设施欠缺
学院的后续基建仍在进行中,资金相对紧张,二期征地项目迫在眉睫,校园规模和环境建设欠缺巨大,教学实验实训、生活设施建设急需加强。教育教学的配套设备设施亦需投入大量资金。
 
(三)人力资源尤其是师资力量薄弱
大学谓之大者,非大楼也,乃大师也。举办一所大学,关键在于人才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高速度建设一所高水平大学,引进和培养一流人才,打造梯度合理的高质量师资队伍,是一个艰巨任务。目前重在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教师,同时形成人才培养机制,改善教师待遇。此外,懂教育、会管理的管理团队建设也是一个艰巨任务。
 
第四章 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一)坚持办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
 
学院发展首先应确立“高入高出、争创一流”的大气心态和质量意识,须有忧患意识,立足于竞争态势;艰苦创业、奋力拚搏,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高起点、高投入建设,高质量、高水平办学。坚持办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办一流高等职业院校,创建大规模的职业教育集团,培养一流专业技术人才。
 
(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驱动
 
作为民办高校,本身就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产物,与市场经济秩序具有天然联系,最能革除计划经济和传统高校的弊端。在办学追求乃至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服务面向、专业学科设置、科研与技术研发、招生与就业等方面都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贴近市场办学。以就业为驱动则是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势所决定,出口好入囗才好。以就业为驱动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一切学生。
 
(三)坚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走改革发展教育教学的道路,加强专业学科建设,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走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道路,创新办学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发挥企业办教育的优势,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合作,产学结合、工学交替,强化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坚持以开办工科类专业为主,经济、管理、艺术设计多专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多元化、多层次办学,在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更好地服务高新区,积极参与国内和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举办国际学院,促进学院发展。
未来三年在积极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开展成人本科教育并达到一定规模;举办国外课程和文凭教育。
 
(四)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办学
 
坚持“诚信办学,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办社会满意、人民放心的教育。学院的资金积累主要用于增加教育投入,扩大办学规模和改善办学条件。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努力提升学院的社会影响力,扩充办学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发展目标
 
学院的发展目标是:用三年的时间,通过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建设成以工科为主,经济、管理、外语和艺术设计类等专业协调发展、初具办学特色的高职学院,规模10000人。
用五时间,通过引进、培育高级人才,引进、探索先进的管理模式,加大科研投入等手段,为学院的教育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学习、实习实训创造优越条件,使学院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科研实力不断提升,办成一所定位明确、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创造品牌,争当一流,规模15000人。
用十年时间,到2023年办成以本科教育为主,具有研究生层次教育的科技大学,规模达到30000人。
 
三、发展战略
 
(一)发展定位
 
1、办学定位
走现代职业教育道路,举办国内一流的高等职业学校,争取十年办成规模宏大、专业众多的科技大学。办成包括职业教育各个层次的职业教育集团。
 
2、培养目标定位
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领域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培养现代制造业和与现代制造业密切相关的服务业急需人才。
 
3、服务面向定位
 
立足肇庆高新产业开发区,面向广东和珠江三角洲,辐射华南地区,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提供智力服务。
 
4、专业学科建设定位
 
以工科专业为主,经济、管理、外语、艺术设计等多专业协调发展。重视建设现代制造业和与现代制造业密切相关的服务业专业如机械制造、数控技术、电子技术、信息工程、建筑工程、动漫等紧缺和新兴专业。
 
(二)发展步骤
 
十年发展分三步走。第一步,用三年时间(2012一2015)建成一所学历教育拥有10000人规模,拥有25个专业的高职院校;第二步,到2017年建成全国示范性高职“骨干建设”院校,学历教育规模达到15000人;第三步,再用五年向本科迈进,到2022年建成本科院校,学历教育规模达到26000人,总规模30000人。
 
(三)速度、规模、质量与效益
 
1、速度、规模、质量与效益相统一
坚持速度、规模、质量与效益相统一,在保证办学质量的前提下,把提升发展速度和扩大办学规模摆在重要位置,以期取得良好办学效益。办学初期强规模扩张和提速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把办学效益做为第一追求,视为学院生命线。向质量要效益,为学院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创造条件。
 
2、社会效益第一,兼顾学院自身良性发展。
正确处理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兼顾,以社会效益优先。在注重社会效益中讲求自身效益,促进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积蓄扩充办学规模资源,不因为追求自身效益而影响办学的社会效益。突出办学的社会公益性,造福地方和人民,注重办学的社会声誉和影响。
 
3、坚持科学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是根本。把学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与珠江三角洲发展结合起来,与肇庆高新区发展结合起来,纳入国家和广东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要有国际视野和长远眼光,长规划、短安排,和谐发展。
 
3、发展规模   (注:不含非学历教育)
年份
2015年
2017年
2022年
专业数
25
35
45
在校生人数
15000
20000
26000
毕业生人数
5000
6500
8500
 
(四)人才发展战略
 
1、以人为本
坚持办学以人为本,学校以教师为中心,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办学,坚持人才立校的发展战略,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实行民主化管理,教授治学,调动教师积极性。
坚持教书育人,以人才培养为己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足未来创百年名校。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就业。
 
2、引进培养优秀拔尖人才
通过引进和培养两个途径培养、选拔和使用优秀人才,建立拔尖人才培养选拨和任用机制,让能者进庸者出、能者上庸者下,让办学所需之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用得好。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奖惩和工资福利制度,量化工作任务,完善考核机制,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奖勤罚懒、表彰先进,让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
加大引进高级专业人才的力度,建立拔尖人才高薪机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一心一意干事业、求发展。
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采取措施鼓励青年教师学历提升、培训进修、企业实践和投帛科研。建立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制度,提倡老教师一对一指导青年教师成长。
 
3、稳定教师队伍
教师工资水平争取达到同类院校甲上水平,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稳定教师队伍,为学院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的基础上,提高教师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让教师成为受尊敬的职业,安身立命,忠诚于教育事业,以校为家、育人为任,为人师表、作育栋梁。
 
4、以教师为中心
坚持以教师为中心,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切实提高。把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的“三服务”精神贯穿管理全程。
 
(五)发挥民办教育优势与企业办教育优势
 
1、充分发挥民办教育的机制灵活优势
充分发挥民办教育的协调机动、措施灵活优势,大胆发展、主动求变,勇于创新、特事特办,特色办学、创新办学,为办国内一流、国际品牌学校杀出一条血路,闯出一片新天。
在学习、借鉴公立学校办教育的经验,吸收其长处的基础上,研究民办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发展方向和路径,特别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民办教育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摆脱计划经济时期的桎梏,摸着石头过河,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在一张白纸上描绘最壮丽的蓝图。
敢于和善于充当教育创新和改革的马前卒,为改革发展中国教育披荆斩棘,出谋划策,贡献才智。
 
2、充分发挥企业办教育的资源优势
充分发挥企业办教育的资源优势,集世上之材为我所用,聚天下之贤为我所用,充分利用现代公司制度为办学创造条件。
探索企业化办学之路,吸收现代企业制度的制度建设成就和管理精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如董事会制度、法人治理制度、集团和事业部制度以及人事管理机制、绩效工薪机制等,让高校焕发生机活力。
 
 
四、办学形式
 
(一)高等职业教肓
 
高等职业教育一块,由广东浦航投资有限公司创办的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已经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厅和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审,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办学。2012年开始参与招收国家计划任务生,该校将以市场为导向,开设紧缺专业,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力求通过3届招生使学院三年制在校生达10000人,5届招生达15000人。
在在校大专生中举办专升本教育和国外本科及硕士课程教育。
 
(二)中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
 
中等职业(技工)教育,包含中技(初中后)和高技(高中后)。广东省华南工商技工学校是由广东浦航投资有限公司创办的全日制技工学校,也是肇庆地区唯一一所民办技校,目前以中技教育为主;该校2010年开始与广东省国家重点高级技校国防科技技师学院合作,成立了华南校区,招收“高技+大专”学生。两部分合计,学校在校生规模规划为8000人,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的成功举办将极大刺激和支持中等职业(技工)教育的成长和规模扩大。未来将可以完全依靠本校完成“高技+大专”培养模式,高技生可在校内报读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因此,对学生的吸引力明显增大。
广东省华南工商技校更名为广东信息工程技校,三年内升格为高级技校,五年内升格为技师学院。
 
(三)职业培训教育
 
首期发展目标除招收全日制住读生外,以企业订单式培训为主,力争打造为华南地区重要就业平台,专门向企业提供急需的中高级技能人才,积极拓展空间,与外省技工学校联合办学,采取2+1的形式,为企业以最快速度培训技术工人,满足企业所需,也为外省技校毕业生就业打通新的渠道。
肇庆高新区是首批广东省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省政府每年下拨五亿元给肇庆高新区作为园区产业转移任务专款,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和广东省华南工商技工学校作为园区内唯一的高(中)等教育机构被高新区政府委以重任,承担起高新区产业转移的所有人才培养(培训)任务。
 
(四)国际合作教育
 
与美英澳日韩以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地区高校和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引进先进的国外教育资源,开设国际课程和文凭教育,包括大专、本科、硕士课程和短期培训,开展互派留学生、教师进修、学术交流等多种活动。用五年时间创办国际学院,到2022年国际学院达到3000人办学规模。
 
(五)社会服务
 
与企业、行业和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开展科研攻关、技术合作、教育培训和社会服务,融入地方、发展地方。造褔社会和人民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的肇庆高新产业区唯一高校和唯一职业教育机构,学院面向高新区600多家企业的职前培训、上岗培训、转岗培训、提高培训和高端培训具有广阔市场和广泛的发展前景。面向高新技术产业进行科研攻关、技术合作开发、项目合作推广以及形式多样的智力投资和技术服务前景广阔。
 
(六)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
 
后五年将着力于本科教育,举办研究生教育。探索开创中囯职业教育向高端发展以及不同阶段相衔接的路径。学院将建成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培训教育和国际教育共同发展的多层次的大型职业教育集团机构。
 
五、校园和校舍基本建设
 
学院除现已建设的校园校舍外,还将继续完善校园建设,进一步改善和美化办学环境,拟再扩征教育用地,按高标准规划建设校园,力争2013年开始逐步投入使用。
后续建设除增加和改善教学、行政及生活设备设施外,高规格建设图书馆、工业中心、信息中心、就业创业基地、学术交流中心、演艺中心和体育馆,高规格建设道路、广场、绿化和人文景观,高投入建设校园文化,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在华南中心城市广州建立建设职业培训基地。
 
六、办学特色
 
(一)开放性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
 
无愧于开放的时代,以开放的思想观念办开放的大学。面向社会办学,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融入当地社区,办出地方特色;接轨国际办学,兼容并蓄,有容乃大。
根据社会需要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国际视野、超前意识、创造能力、独立人格、与人合作与专业能力同等重要。
 
(二)市场化的人才培养观和专业设置
 
人才观决定教育观。立足社会需求和市场设置专业与学科,形成动态专业设置和淘汰机制。根椐市场需求改革课程教学,开设实用课程,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和就业训练,培养社会欢迎的紧缺实用人才。
 
(三)人性化的校本治理模式和学生事务管理
 
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以高雅校园文化育人,重视人文教育和艺术教育,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开展法制和道德教育,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切实加强校园安全文明管理。
 
(四)国际化的教育视野与合作办学
 
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与交流,探索国际化教育道路,培养跨国型、全球性战略人才。
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引进外教师资,开设外国课程,开展对外合作办学与交流,接轨国际教育。
 
七、未来三年专业设置、办学规模与师资队伍
 
(一)三年专业设置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1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2
数控技术
数控技术
数控技术
3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4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
5
模具设计与制造
模具设计与制造
模具设计与制造
6
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7
工商企业管理
工商企业管理
工商企业管理
8
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
9
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
10
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
11
 
动漫设计
动漫设计
12
 
服装设计与营销
服装设计与营销
13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经济与贸易
14
 
建筑工程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
15
 
中英文秘书
中英文秘书
16
 
 
电子商务
17
 
 
电子通信技术应用
18
 
 
室内装修设计艺术
19
 
 
园林设计艺术
合计
10
15
19
 
 
 
 
(二)三年办学规模
人数     年度
 

项目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在校生
2800
6000
10000
注:技工生加高职生
 
)三年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和学院发展的需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投入力度,实施“发挥一批(教授专家)、引进一批(中年骨干),培养一批(青年教师)”策略,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特别注重培养、引进、建设“双师型”队伍。建院初期侧重于花大力气建设适用、足够,能保证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的教师队伍。三年内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如下: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012
2013
2014
教师总数
251
538
825
副高以上
教师比例
31.8%
38%
40%
“双师型”
素质教师比例
11.8%
30%
40%
 
 
 
 
 
 
 
 
 
第五章                    资金安排
 
    一、资金安排原则
 
(一)充分保证、质量第一
 
服从于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资金投入确保足够、及时,不拖发展建设后腿。
 
(二)为教育教学服务
 
资金投入使用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向教学一线倾斜,在教学实验实训楼建设、教学装备建设等方面优先安排,确保需求、留有余地。
 
(三)发挥最大效能
 
讲求资金使用效益,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能,细致安排、合理调度,杜绝浪费、用出效果。
 
(四)从紧安排,有效监督
 
有效监督,资金使用,堵塞漏洞,杜绝违规,安全使用资金。
 
 二、资金安排渠道(5年内)
(一)董事会投入
董事会分期投入50000万元
 
(二)银行贷款
吸纳银行贷款30000万元
 
(三)公司经营收益
浦航投资公司经营收入可提供9000万元
 
(四)学费收入
五年学费收入累计达到22000万元
 
(五)其它渠道
社会捐资办学,学院内部集资等也可提供部分资金支援。
 
综上,未来五年学院办学可用资金超过110000万元。
三、五年资金主要安排
 
                    单位:万元
序号
 目
数量与要求
资金
备注
1
征用地
730亩
11169
 
2
基本建设
30万平米教学生活设施
60000
 
3
创业基地
 
1200
 
4
工业中心设施
 
3000
 
5
教学装备
 
5000
 
6
图书馆大楼装备
 
1900
 
7
人力资源建设
 
800
 
8
校园环境、道路设施
 
3000
 
9
体育馆、演艺中心
 
13000
 
10
学术交流中心、专家楼
 
10000
 
合计
 
 
109069
 
   
|
|
|
|
|
|
|
|
   

Copyright©2012-2015 版权所有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旺大道21号  邮政编码:526238   学院代码:14427 
招生办电话:0758-3630618  3630628   学院办公室邮箱:xxgcyb_2017@126.com   校长邮箱:gxyy_yl@126.com
办公室电话:0758-3603339  传真:0758-3603339   粤ICP备10092317号-3 公安备案号44129002000051 微博